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賑貧貸乏網日報
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(記者馮松齡、高涵)近期,南邊多地繼續呈現強降雨,多地產生洪澇和地質災禍;而北方部分區域旱情又發展迅速,“南澇北旱”給人們的出產日子帶來嚴峻影響。
為何會呈現“南澇北旱”?這種狀況會繼續多久?南北方大眾應怎么應對次生災禍?記者就大眾重視的熱點問題,采訪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災禍危險管理室汛期主班、高級工程師馮愛青。
何為“南澇北旱”?
馮愛青介紹說,自本年4月入汛以來,我國共產生15次區域性暴雨進程,其間14次產生在南邊區域?!坝绕涫?月9-23日這次暴雨進程,繼續時間長、規模廣、極點性強,形成南邊多地遭受嚴峻暴雨洪澇及泥石流、滑坡等災禍?!瘪T愛青說,這便是咱們所說的“南澇”。
而“北旱”則指,自6月以來,受繼續高溫少雨影響,氣候干旱發展迅速,黃淮等地遭受春連初夏干旱。6月9-15日,呈現本年初次區域性高溫氣候進程,影響規模廣、極點性強,高溫干旱時空復合加重了旱情。
“南澇北旱”的成因是什么?
馮愛青剖析,呈現“南澇北旱”狀況的原因首要有三個方面。
本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偏高,一起受厄爾尼諾影響,南海、西北太平洋海溫長時間偏高,有利于充分的水汽運送。
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產生在熱帶海洋中的反?,F象,其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溫度顯著升高。到現在,盡管厄爾尼諾現象在赤道東太平洋海域繼續削弱,但全球海洋表面溫度總體上仍反常偏高。
馮愛青說,在厄爾尼諾衰減的布景下,華北南部和黃淮等地首要遭到西風帶暖高壓的操控,降水偏少、氣溫偏高;而華南前汛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且安穩,降水顯著偏多。特別是在6月21日左右,受北部冷空氣影響,稍有北移趨勢的梅雨帶又回來長江以南,導致雨帶繼續在南邊區域徜徉、強降雨落區堆疊度高。
這種狀況會繼續多久?南北方大眾有啥注意事項?
“依據現在的氣候猜測成果,未來15-30天,跟著雨帶不斷向北推動,華北南部、華東及華中的中部和北部、華南等地將有顯著降水,華北南部、黃淮、江淮、江漢等地干旱平緩或緩解?!瘪T愛青說。
馮愛青以為,當時局勢下,南邊以抗汛防澇為主,暴雨頻發、強發,簡單引發河流洪水、山洪、城市內澇及泥石流、滑坡等災禍;北方以抗旱為主,特別要注意高溫干旱復合與旱澇急轉并存的危險。
暑期將至,馮愛青主張親近重視氣候改變及預警信息,合理安排出行,避開災禍多發區域;提早做好災禍應急預案,進步危險防備認識和應對才能。
[ 責編:張璋 ]